收藏篮
0
0 G


联系我们
旺旺: artstar74

微信联系

art_star



选片帮助 收藏本站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成为会员


HI-FI 雨果 鹿回头 香港小交响乐团 HD
影片海报
收藏
大小: 0.29 G 清晰度: 0 * 0 人气: 3
视频:
音频:
标签:
CD
又名:
HI-FI 雨果 鹿回头 香港小交响乐团 HD
主演:
香港小交响乐团
类型:
hifi
剧情介绍
鹿回头 Legend of Deer's Turn-about HRP7237-2 -------------------------------------------------------------------------------- 指挥:叶聪 大提琴家:兰洁 小提琴家:梁建枫 香港小交响乐团 [1] 《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 [2] 《嘎达梅林》大提琴协奏曲 [3] 黎家节日 [4]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 雨果在推广中国管弦乐方面一向不遗余力,由最初远赴俄罗斯,由麦家乐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及佛罗内斯交响乐团 (Voronezh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到近年在本地由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都制作了不少佳作。可是近一两年来雨果的中国管弦乐作品的出版似乎放缓,手上这张《鹿回头》已是一九九九年的录音,却在四年后的今天才得见天日。四年光景,笔者的记忆也只敢肯定这款唱片中的《嘎达梅林》大提琴协奏曲一如其它小交作品以音乐会加录音的「一鸡两味」形式制作,梁建枫的三首录音是否曾在音乐会演出过,也就印象模糊了。 点题之作《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宗江与小提琴家何东在一九八零年写成,并于翌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优良奬。一如其它获奬作品,旋即灌录出版,该录音由盛中新演奏,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伴奏。协奏曲取材自海南岛三亚鹿回头村的黎族传说。一如笔者一直对梁建枫的印象,他在录音之中音色就是欠缺了那点引人入胜的光辉,技巧虽高却不是无懈可击,高音的tremolo有时仅在危险边缘。但整体而言,胜在投入,仍是可以推介的版本。小交的铜管略嫌过于谨慎,有点「就住就住」的感觉,而乐队在协奏曲的后半部份比较出色。11’00”开始的独奏段落,梁建枫拉得不落俗套,算是优美细致,可惜之后跟大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独奏完全按章工作,接不住梁建枫之前营造的气氛。15’26”开始的华采乐段更见梁建枫卖力演出。 取材自同名歌曲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是作曲家王强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于一九六零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式首演。相比起同样是毕业作品,由辛沪光于一九五六年写成的同名交响诗,王强的大提琴协奏曲似乎较不为人所认识。无独有偶,两位作曲家都是女性,难道嘎达梅林这位蒙古英雄真的如此受女性青睐?说回录音,乐曲开始,兰洁一出手就展示出大刀阔斧的气派,生动地将嘎达梅林的英雄气魄形象化地再现出来。兰洁的造句出色,乐曲的气氛感受,以至那些模仿马头琴演奏的段落都能充份掌握得到,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演绎。 最后两首小提琴炫技曲目,分别是宗江配何东的《黎家节日》及陈钢除与何占豪合作的《梁祝》之外另一名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两首作品梁建枫都奏得令人赏心悦耳,但若论刺激火热程度则仍有再加重火药的余地。 大姑娘写出英雄的事迹 --HRP7237-2《鹿回头》 -------------------------------------------------------------------------------- 看到了近日雨果制作为香港小交响乐团出版的一张中国管弦乐专辑中,选曲包括了宗江与何东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与“黎家节日”,陈钢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与王强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共四首作品,这张CD上两期已有同文谈过,在这里,我不妨写一点我所知道的另一种数据,主要的原因是CD中的选曲太令人钟爱。 “鹿回头”是海南岛一处旅游胜境,到该岛游览的人很少没有到此一游。该地有一个非常浪漫动人的传说,乐曲描写得颇为精细。何东是已故音乐家何东的公子,小提琴的演奏水平很高,乐曲给他演译得很传神。抗日战争时期,何东那首“保卫中华”可以说是无人不识。而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则勾起我在六十年代初期在上海欣赏过这部作品的一段回忆。在这里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似是有点意思。 话说六十年代初期,正是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日子,最突出的一项表演是“第一届全国小提琴及二胡比赛”,当时的确可以说是全国精英会集,选出了一批小提琴及二胡高手。单是二胡部份的闵惠芬、蒋巽风和目前移居香港的汤良德与箫白镛等年青人,便穏固了二胡艺术的发展。言归正传。在当时的众多音乐会里,其中一场全是我国作曲家近期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选曲包括了这CD中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在记忆中独奏者是后来移居本港曾在音乐事务统筹处任职、目前生活在加拿大的吕其岭,指挥是樊承武。在当时整场音乐会的乐首乐曲中,这部作品似是最精彩的一部,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差不多四十年,但当时那热烈的情景,那精湛的演译,还不时闪耀在脑海中。结束时作曲家出场谢幕,原来是一位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大姑娘,那便是如今经常在大会堂的音乐会中露面的女作曲家王强。欣赏完这部协奏曲时,你很难想象到一位文质彬彬的姑娘会创作出这部表现力强,气劫逼人的管弦乐作品。 “嘎达梅林”是内蒙一位民族英雄,他领导内蒙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而英勇牺牲,成为内蒙人民敬仰的英雄。人民根据事迹编成一首给人传唱的民歌,作为对英雄的怀念,多位作曲家们也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创作成多首大型的作品,较为著名的是女作曲家辛泸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这首交响诗在六十年代后期,本港的民乐作曲家东初已经把它改编给民族乐团演奏,本港的华人文员协会民族管弦乐团宏光国乐团曾经演奏过。其实两位女作曲家的作品都很精彩,各有特色,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协奏曲首演于一九六零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目前这张CD的指挥是叶聪,他与王强应是先后同窗,演奏当然有深度。“嘎达梅林”大提琴协奏曲确是一部百听不厌的好作品。 由《嘎达梅林》说起,专访作曲家王强 -------------------------------------------------------------------------------- 雨果最近出版了王强的《嘎达梅林》大提琴协奏曲的录音,就此机会笔者访问了这位在港教学创作逾十年的作曲家。 谈《嘎达梅林》及雨果录音 在上海音乐学院主修作曲的王强,于1959年11月前往内蒙古钖宁格勒盟,为《嘎达梅林》作题材的新作品,采风一月余:「那段生活很难忘!每天跟着接待我的书记在草原上骑着马到处走,有时还会打猎呢。傍晚时找到附近的蒙古包主人就会接待我们,晚上就一班人一起睡。蒙古人很热情,常常唱歌呀,讲故事呀给我听。」「他们都很敬爱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几乎每个人都跟我说一遍嘎达梅林的歌。」 回到上海之后,深爱蒙古人的勇敢深沉的性格所感动的王强,就有了一份强烈的写作冲动,写一首具史诗性的大提琴协奏曲。他说:「马头琴是蒙古族独有的乐器,音色沉重苍劲。大提琴可惜用它的一些演奏技法去刻划嘎达梅林这个人物,在采风时向蒙古老艺人色拉希学习了马头琴。这对描写嘎达梅林和蒙古人的民族精神和气质有典型意义。回到上海后,在丁善德教授的指导下一气呵成,仅用三个月就写成!并在六零年五月十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式上首演。」 「辛沪光的《嘎达梅林》交响诗比我的协奏曲早写成,我的协奏曲首演之后谭冰若教授就写了评论,还比较了两部作品,他说我的协奏曲用第一人称,而辛沪光的交响诗是叙事性的,是第三人称。我读到之后也很认同;对呀,我写的时候其实我真的很投入到那音乐去!」 「这首协奏曲至今仍我最喜爱的作品,虽然是很久的作品,又是用浪漫派的写法,但写这作品时的真的很有感觉,完全是我的感情驱使我写这作品。」 《嘎达梅林》至今已有三个录音:六十年代由吕其岭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八十年代由高龙独奏,曹鹏指挥上海交响乐;九十年代兰洁独奏,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王强对首演与最新录音印象最深刻:「吕其岭比我低班,那时才19岁!他看到谱子就很喜欢,还说他拉的时候自己就是嘎达梅林。他一边学习曲子,我一边教他马头琴那些小三度,大二度的滑音。他拉得很有气魄啊。」 「我跟兰洁的妈妈是同事。兰洁很早就在唱片听过这作品,也很喜欢。他知道可以演,也很高兴。后来我跟他说,可以参考一下吕其岭的演译,尤其是那些马头琴式的滑音处理;吕其岭在香港音统处退休后就到了加拿大,兰洁在美国,我想不到他居然亲自到加拿大找吕其岭请教。」 「小交准备演出与录音是后来我修订出版的版本,删除了首演版本的一些段落。分谱都分发了给小交,兰洁却不满意,坚持要奏原版,他说原版更有史诗性,要有那些段落这协奏曲才完整。最后决定用第一版的乐谱。 「三个版本之中我最喜兰洁的演出,他的技巧与气质都好。」 谈学习、教学与创作 「那时很少女同学学作曲啊,如刘庄是我的师姐。比我低班的有箫桐 (笔者按:即Tona Scherchen-Hsiao,指挥家Hermann Scherchen与作曲家箫淑娴的次女)。」「我六零年毕业,之后有两年时间与陈钢一起跟谭小麟的学生杨与石学习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 的和声学 (谭小麟是亨德密特的学生)。也同时在桑桐教授领导的和声教研组学习与工作。教研组研究课题甚广,从古典,浪漫派,印象派,史特拉汶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巴托克,以及荀伯克的十二音列。不过在文革时,当我们被打成“牛鬼”时,这些都成了人家写大字报攻击我们的材料。」 「我很喜欢跟年青人做朋友。我常常跟我的学生一起读谱,然后各抒己见。我教导他们要靠自己,老师只是抛砖引玉。年青人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创新,其实我也在他们身上得到活力和启发。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我的创作宗旨有三:要有现代的思维、拥抱各家的技法、作品能有共鸣。就好像上海滩的唐装衫,用现代的手法去处理传统的服饰一样,别有创意。」 谈当代中国音乐创作 不少中国作曲家现在已经扬名海外,作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在国内也有不少争论。问道王强对这班晚辈有何看法,她不禁说了声「他们赶上好时代!」: 「现在他们想写甚么就写甚么,很自由。六三年我为了一部用上全音阶,平行和弦,多调性等印象派手法的动画片,被批评走错路,捱骂。还被友人说我忘本。都是政治的问题!现在他们可没有这样重的包袱了,尤其是那些去了外国的,他们自由了。我不会拒绝某些手法,各家各派的都行。只要为感情所用就行,那就是自己的语言。作曲家认为应该用的就可以用。作曲家是创造者,要“敢想”才可以。」 「早阵子看了谭盾的《门》,我看完就笑了:他真本事!想到怎样就真的做出来,我行我素。我感到这创作背后有很大能量。要达到目的,就要有能量。我不会否定他们的做法。我若读到谱子,有意见,也会提出,但基本上我支持任何做法。不看手法,只看创意。」 「以前五、六十年代,作曲教育都很注重传统的手法,基本功都教得很扎实。也许四人帮倒台后,教程也来不及重整就复课,所以大家一下子就扑去现代了。」 「我很羡慕香港作曲家,他们条件好,生活在这信息发达的大时代。他们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勇于探索创新,是有作为的一代。」 听雨果新碟《鹿回头传奇》 -------------------------------------------------------------------------------- 比起西洋管弦乐曲和协奏的录音,经中国作曲家创作、中国演奏家演绎、中国录音公司自己录制的同类作品、尤其是协奏曲作品专辑实在是太少了。 终于又见到一张这种类型的专辑,它便是香港雨果公司今年新出版的《鹿回头传奇》(片号:HUGO HRP7237-2) 专辑收录的作品,其体裁格式是“洋”的,所有四部作品中,片名曲《鹿回头传奇》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是大提琴协奏曲,《黎家节日》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则是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专辑中为主奏小提琴、大提琴协奏的是“洋”队伍——香港小交响乐团,没有一件“土”乐器 (中国民乐)加入。不过,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均取自本土文化,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民谣等,因此可以说,专辑中的所有作品,都是“西为中用”的范例。 《鹿回头传奇》出自作曲家宗江之手,他与小提琴家何东于1980年完成首演,1981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乐评中获优秀奬。乐曲题材取自海南岛南端鹿回头村中流传的黎族民间传说,讲述远古年代一位黎族青年猎手锲而不舍追猎一头金色坡鹿,直至最南端的“天涯海角”。猎手正待挽弓搭箭,金鹿突然回头,变成一位妙龄女郎。猎手与姑娘携手成亲,一同在海边耕耘垦殖,生息繁衍,造就了古传至今的“鹿回头村”。如同这个美丽又简单的传说一样,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单乐章回旋曲式结构,但结合了奏鸣曲及其特点。虽然“平铺直叙”,但主奏小提琴的旋律优美,乐曲的动机音调3-1-2,源自黎族民歌,富有个性,并融入各个插部中,进行变化发展。乐曲的和声清新,复调简洁,配器色彩艳丽,同时乐曲进行之中,还在不同的情景为小提琴设置了发挥各种技巧的机会。在这部总长20分钟的作品中,从11’01’’到17’40’’,独奏小提琴作了不间断的抒情表演,作曲家似乎着意描给“鹿回头”这一精彩情景和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主题,取自中国听众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即同名的蒙古民歌。乐曲描写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蒙古人民与封建王爷和军阀的英勇斗争。作品也是由单乐章构成,但有三个乐段,第一乐段分别展示黑暗笼罩下的大草原,其后用另一首内蒙民歌《牧歌》作为副题,以表现内蒙美丽辽阔的草原和民众对嘎达梅林的热爱;第二第三段表现反抗、斗争和对英雄的缅怀。 专辑中后两部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对我们来说更是熟面孔了。《黎家节日》出自作曲家何东与宗江身于上世纪70年代所作的《送代表》和《黎家代表上北京》;《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之一的陈刚所作。这两首作品虽然都以当时流行的歌曲为主题,但乐曲在保留原有民歌风格曲调的基础上,力求利用小提琴和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使乐曲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明媚的音乐色彩与个性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当时音乐作品比较匮乏的特殊时期,这两首作品显得特别珍稀亮丽,今天听来仍然感到悦耳亲切。 专辑中有三首是小提琴与乐队的作品,小提琴独奏者梁建枫于2002年荣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是近年崛起于港台地区、活跃于国际乐坛的小提琴新秀。他于2000年加入香港管弦乐团并任第一副团长。在演奏中他使用一把1801年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格利安奴所制造的名琴,他的演奏技巧娴熟,生动细腻,尤其对作品的理解很到位,是一位难得的、仍有发展前途的华人小提琴家。他演奏的这部“鹿回头”,犹如一部优美的童话音诗,美丽动人,其余两部作品也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姶聆听者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专辑中惟一那部大提琴协奏曲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兰洁担纲,他在1983年荣获纽约演奏家协会国际比赛大奬,也曾在各种国际音乐大赛中获奬,同时从事各类独奏、教学以及室内乐演奏。他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大提琴中的旷世之才”。他演奏的这部“嘎达梅林”协奏曲是本专辑中篇幅最长、情绪起伏最大,编写和配器等方面都最复杂的作品。整个乐曲对大提琴的要求也很高,有长大的华彩乐段,还采用了不少模仿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法,大大增添了乐曲的蒙古色彩。你可以从专辑的录音中,实实在在地领受到专辑介绍中所评价的——“强烈而震撼人心的音色与自然豁达的演奏风格”。 美籍华人指挥家叶聪与香港小交响乐团合作,担任了专辑的所有作品的协奏。该乐团成立于1990年,十余年来先后与国际著名知名音乐家如阿什肯纳济、帕瓦罗蒂、傅聪等以及一些艺术团体合作,进行了多场演出。其足迹遍及港台地区、内地和世界各地。乐团的曲目丰富而广泛,2001-2002演季共举办0了场音乐会。丰繁的演出实践与合作,使乐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锤炼出过硬的表现力。在这张专辑中,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同样表现出他得心应手的驾驭力,指挥、乐团也与独奏心心相印,着力挖掘出作品的鲜明特色与丰富内涵。唱片由雨果掌门人老易亲自担任录音与监制。录音时间是1999年,但到今年才正式出版,后期制作与加工耗费了够多的时间和心力,足见雨果对专辑的精工细磨。 四部作品中有两部取材于黎族,还有两部取材于蒙古和塔吉克族,这样让专辑南北兼顾,也注意了覆盖面。四部作品中,“鹿回头”最具原创性,可能因此,专辑的选编者将它作为片名曲。如果能把雨果公司此前推出的几张同样由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演录的作品专辑,如《红旗颂》(HRP7207-2)、《黄鹤的故事》(HRP7177-2)、《纳西一奇》(HRP7204-2),《月谜》(HRP7205-2)等一并收齐,那就更完备了。因为它们从形式到内容,应属同类的姊妹篇,把它们作为一套中国管弦乐作品录音收藏,其欣赏保存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更多介绍......
更多介绍......
  
?
老艺影音 ? 2012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