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篮
0
0 G


联系我们
旺旺: artstar74

微信联系

art_star



选片帮助 收藏本站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成为会员


HI-FI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集 8CD 8.8
影片海报
收藏
大小: 2.14 G 清晰度: 0 * 0 人气: 1
视频:
音频:
标签:
CD
又名:
HI-FI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集 8CD
主演:
意大利四重奏团
类型:
hifi
剧情介绍
片名: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集_8张碟 演出: 意大利四重奏团 公司: PHILIPS 录 音:ADD  编号: 462 262-2 类型: CD 義大利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 1945年成立,起初團名為Nuovo Quartetto Italiano,1951年更改團名。團員有:Paulo Borciani、Elisa Pegreffi、Piero Farulli(1979年由Lionello Forzanti取代)以及Franco Rossi。該團的錄音多在Philips,所灌錄的貝多芬、莫札特弦樂四重奏全集評價相當高。不過該團1986年停止演出活動,美聲已成絕響。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s 莫扎特共作有23首弦乐四重奏,创作时间自1770-1790年,20年间中间中断了约10年。这23首四重奏包括两个阶段的创作:前13首为早期作品,为1770-1773年在旅行时期所作,其创作先是意大利风格后转向海顿风格,明显受他人影响。这13首中第一号因在米兰近郊罗迪所作,称为《罗迪》第二至第七号因在米兰所作,称为《米兰四重奏》。第八至第十三号因在维也纳所作称为《维也纳四重奏》。自到萨尔茨堡后,包括旅行曼海茵、巴黎期间,莫扎特未曾作过一首弦乐四重奏,此段时间,海顿也停止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直至移居维也纳的第二年,也就是1782年末,可以说是受海顿创作OP.33的启示,莫扎特在1个月内作成6首第十四至第十九号的《海顿四重奏》献给海顿。这是莫扎特23首弦乐四重奏中的精华。在这6首《海顿四重奏》之后,17B6年8月。在完成《费加罗的婚礼》之后,他创作了为出版界好友霍夫曼斯特而作的单首第二十号《霍夫曼斯特四重奏》。之后,莫扎特的注意力移至弦乐五重奏,直至1788年访问柏林后,才计划创作6首一组弦乐四重奏呈献给当时的普鲁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可惜只完成了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三的3首。这3首《普鲁士四重奏》是他晚年清澄风格的杰作。 莫扎特:第一号弦乐四重奏 MOZAR:String Quartet No.1 这首《第一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80/73f,作于1770年3月15日,时正是莫扎特第一次意大利旅行,作于米兰前往波隆纳途中的罗迪,所以有《罗迪》标题。共4个乐章: 1.慢板。G大调,奏鸣曲式,二段体。整体上呈现三重奏奏鸣曲手法,风格接近于当时洛可可教会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第一、第二主题都是在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数字低音型进行上,由双小提琴音域交错呈示。 2.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以齐奏呈现的第一主题与从卡农手法回声部开始的第二主题,都具意大利风格。推移部以双小提琴协奏曲风格竞奏 进行,发展部则使用新素材以对位处理。 3.小步舞曲,G大调,萨尔茨堡的小步舞曲风味。中段非常忧类。 4.回旋曲,快板,G大调,主题有嘉禾舞曲风格。结构为A-B(D大调)-A-C(G小调)-A-B(D大调)-A-结尾。 莫扎特: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T:String Quartet No.2 莫扎特的这首《第二号弦乐四重奏》,D大调,K155/134a,作于1772年10月末至11月初。从第二号至第七号的6首弦乐四重奏。因作于第三次意大利旅行途中,故称之为《米兰四重奏》。这首第二号共3个乐章: 1.快板,D大调,省略反复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由两部分互为对比的和鸣曲风格,活泼的应答一旦以主调结束,推移部从D小调始,马上转为A大调。第二主题是与推移部开头同样以二度和弦开始的如歌旋律,变化和弦在加人歌剧式的重音后,以协奏曲风格的结尾部华丽地结束。 发展部转用新的动机,4件乐器同时加人以卡农方式开始,第二小提琴奏出升F小调优美的旋律,第一小提琴接替后转调至D大调,引出再现部 ,再现部按原型再现。 2.行板,A大调,奏鸣曲式,二段体。第一主题有拿波里派歌剧旋律特点,第二主题为两把小提琴交互奏出短小的旋律,两者以三度重叠后结束。发展部以B小调将第一主题予以变形处理,经A小调而回到主调。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最后回想第一主题而结束。 3.中庸的快板,D大调,回旋曲主题有舞曲风格,形式为A-B(A大调)-A-C(D小调)-A-D(D大调)-A,3个插句中,除C外,其它仅为经过风格的快速音群。 莫扎特:第三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T:String Quartet No.3 这首《第三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156/134b,即《米兰四重奏》的第二首,作于1772年。共3个乐章: 1.急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短小的应答句终止后,第二主题展开,又反复,第一主题的变形予以应答,再出双小提琴的竞奏承接,呈示部结尾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以三度重叠出狞猎动机。发展部长达呈示部的一倍,第二小提琴、大提琴表现的动机,强调和声和色彩变化,再现部按原型再现。 2.慢板,E小调,奏鸣曲式,二段体。第一主题借强弱变化表现,转为G大调,进人第二主题。经过减七和弦强调的推移式发展部,进人E小调的再现部。 3.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小步舞曲以卡农方式开始,G小调的中段,片断的旋律与伴奏型也以卡农处理。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莫扎特:第四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4 这首《第四号弦乐四重奏》,C大调,K157,作于1772年末至1773年初,即《米兰四重奏》的第三首。共3个乐章: 1.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呈示后,前半部在八度音上反复。由活泼的应答续接。形成半终止。推移部先是双小提琴以卡农万式奏附倚音的下行分散和弦动机,附点颤音动机用三声部卡农处理。第二主题由两把小提琴和中提琴以三度重叠呈示,大提琴续接。发展部以呈示部结尾动机始,转A小调处理第二主题。再转D小调。大提琴奏8分音符带奏,引出再现部。再现部除推移部开头以D小调处理外,均按原型。 2.行板,C小调,奏鸣曲式,二段体。在16分音符伴奏中,主要由第一小提琴表现柔美的第一主题,它续接有相同节奏,采用和声低音也是抒情的降E大调第二主题,然后经推移式的发展部,再现部完全以小调处理。 3.急板,C大调,回旋曲式。舞曲主题,形式为A-B(G大调)-C(C小调)-A-B(C大调)-A-结尾。 莫扎特:第五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5 这首《第五号弦乐四重奏》,F大调,K158。作于1772年末至1773年初,即《米兰四重奏》的第四首。共3个乐章: 1.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问答形态形成4个小节,以相同动机形成应答句以齐奏结束后,马上进人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后续接附点颤音,呈示部以开头动机发展形成的结尾部结束。发展部突然转由4件乐器齐奏的旋律,以自由转调处理。再现部是第二主题以下属调的降B大调呈示。 2.稍快一点的行板,A小调,奏鸣曲式,二段体。第一主题由四声部严格的卡农构成,经推移部而进入C大调,推移风格的发展部后,立即迸人A 小调统一的再现部。 3.小步舞曲速度,F大调。在小步舞曲中,第二段前半部为对照性的中间部构成,发挥中提琴、大提琴声部的魅力。中段为F小调,以小二度与下行音阶对照构成。 莫扎特:第六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6 这首《第六首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159,作于1773年初,即《米兰四重奏》的第五首,共3个乐章: 1.行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变形的固定低音上。由第二小提琴强有力地表现,第一小提琴与之呼应,转至F大调。双小提琴以八度重叠呈示第二主题。发展部由第二主题与呈示部结尾构成,G小调转C小调,再现部按原型再现。 2.行板,G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两个互成对照的乐节构成,结束后乐节的半音阶进行成为推移部。降B大调由同音反复而形成第二主题,两把小捉琴予以模仿。然后再经降B小调开始的推移,引出新的乐念,以切分而热烈的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形同推移部,以延长记号告一段落后,移入G小调。形成再现部。 3.回旋曲,优美的快板。降B大调,民歌风格主题构成的回旋曲式,形式构成为A-B(F大调)-A-C(G小调)-A-E(F小调)-A-E(降B大调)-A-结尾。 莫扎特:第七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7 这首《第七号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160/159a,作于1773年初,为《米兰四重奏》的最后一首。共3个乐章: 1.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小提琴先表现的第一主题。有人认为是受海顿作品1第一首第三乐章的影响,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度重叠表现第二主题。呈示部结尾以16分音符渐强,出现与小夜曲相似的乐句。发展部先出现降B大调导出C小调的3小节快速音群,第一主题以C小调发展,后半部以模仿风格转调,进入再现部,以原型再现。 2.稍慢的慢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二段体)。第一主题由降B大调向降A大调移动开始,第二主题同样以导人下属调开始。 3.急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嬉游曲风格,第二主题明朗而有趣味性,由三连音形成呈示部结尾。发展部同样以大调呈示。 莫扎特:第八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8 这首《第八号弦乐四重奏》,F大调,K168,作于1773年8月。莫扎特第八号至第十三号6首弦乐四重奏,因作于在维也纳留居期间,故称之为《维也纳四重奏》。这首第八号共4个乐章: 1.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互相对照的两个动机的不均衡乐节构成,经开头动机以对位手法发展的推移部,出现小提琴以八度奏附点音符,中提琴、大提琴单纯进行构成的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后半部演变成下行半音阶。发展部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是第一主题第三小节动机的对位化发展,后半部是第八小节对位化发展。再现部按原型再现。 2.行板,F小调,奏鸣曲式(二段体)。借用海顿作品20之五《F小调赋格》终曲主题发展成两个主题。第一主题以同度卡农呈示。经半音阶推移而转C小调,第二主题亦以对位开始。发展部则以短小的推移部形式处理,再现部均以F小调再现。 3.小步舞曲,F大调。小步舞曲由主旋律与伴奏的节奏模仿出轻妙无比的趣味。中段为降B大调,以对位法作成。 4.快板,F大调,由4小节略显平凡的主题构成严格的赋格。 莫扎特:第九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9 这首《第九号弦乐四重奏》,A大调,K169,作于1773年8月,《维也纳四重奏》的第二号,共4个乐章: 1.很快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开头乐句开始,后半部乐句反复而终止于主调上,引出兰德勒舞曲风格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续接16分音符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活泼的竞奏,最后以附点节奏的下行结尾部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与呈示部结尾部有关系的新素材形成的卡农开始,自E大调转人升F小调,最后以模进法回复主调。再现部按原型,第二主题以下属调的D大调再现。 2.行板,A大调,奏鸣曲式(二段体)。第一主题形似格鲁克《奥菲欧》中的咏叹调《再见吧我的叹息》,出现F大调分散和弦旋律后转人小调,经三连音推移,双小提琴以二重奏奏出优美的第二主题。经短小推移风格的发展部,整体以D大调反复,进人再现部。 3.小步舞曲,A大调。 4.回旋曲,快板,A大调。主题有谐谑性格,共4次出现,插句全部采用舞曲曲调,构成为A-B(E大调)-A-C(A小调)-A-D(A大调)-A-尾奏 莫扎特:第十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0 这首《第十号弦乐四重奏》,C大调,K170,作于1773年8月,即《维也纳四重奏》的第三首。共4个乐章: 1.行板,C大调,变奏曲式。把变奏曲放在第一乐章,模仿了海顿的OP.2.6及OP.17.3。主题为二段体,也具海顿风格,有4段装饰性变奏,然后重复主题。 2.小步舞曲,C大调。以小二度音程为基础,中段为C小调。 3.稍慢的慢板,G大调,奏鸣曲式。有小夜曲风格,呈示部从洋溢着维也纳情绪的主要主题始,然后进人属调D大调,以16分音符快速音群结束。发展部是主题衍生出的旋律,由几件乐器分别呈示,然后进人再现部。 4.回旋曲,快板,C大调,轻妙的法国风格回旋曲式终曲,结构为A-B(A小调)-A-C(F大调)-A-尾奏。回旋曲主题除第二次外,都是中间穿插16分音符快速音群的三段体。 莫扎特:第十一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1 这首《第十一号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171,作于1773年8月,即《维也纳四重奏》的第四首。共4个乐章: 1.序奏,慢板,降E大调转主部,很快的快板,降E大调,不反复的奏鸣曲式。序奏从齐奏半音阶始,而主部第一主题以赋格式开始,随后进人快板的活泼部分,立刻转人属调的降B大调,双小提琴以八度重叠出舞曲形态的第二主题。呈示部不反复,经短小的经过部直接进人再现部,按原型呈示后,第一主题、序奏扩大再现而结束。 2.小步舞曲,降E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8分音符的同音重复为中心。中段为降A大调,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以卡农表现。 3.行板,C小调,奏鸣曲式,三重奏奏鸣曲形式。主要主题在大提琴伴奏下,由第一小提琴表现,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在高五度上应答,然后转至G小调。发展部以降E大调的主题始,转至C小调,引向再现部。 4.很快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以三度重叠音奏出第一主题,经喜歌剧风格的推移。续接以八度重叠音表现的第二主题,再以第一主题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大提琴刻划的降B音为持续音形成的推移部。它紧接再现部。 莫扎特: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2 这首《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172,作于1773年9月,即《维也纳四重奏》的第五首。共4个乐章: 1.精神抖擞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因交响性质极浓,被认为是由旧作的交响曲改编或转用而来。第一主题由主和弦连续敲奏始,齐奏结束。然后在8分音符与切分音伴奏下,双小提琴奏推移部,第二主题由小提琴以八度重叠音呈示。发展部是在F音持续音上,由小提琴三度重叠表现的旋律。再现部按原型再现。 2.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有小夜曲意味,主要主题展开后,迸人属调,发展部亦以主要主题进行。 3.小步舞曲,降B大调。小步舞曲为三声部卡农方式表现,中段为G小调,上二声部与下二声部应答。 4.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用双小提琴,再以中提琴与大提琴交替表现,第二主题以F小调给予反复。然后大规模展开强有力的三连音动势。呈示部以三连音齐奏结束。发展部由第一主题以G小调表现始,以卡农处理三连音动机而结束。再现部按原型,最后以回想第一主题,强奏主和弦而结束。 莫扎特:第十三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3 这首《第十三号弦乐四重奏》,D小调,K173,作于1773年9月,即《维也纳四重奏》的第六首。共4个乐章: 1.很中庸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音型本身为K136嬉游曲中使用的下行分散和弦,下行型则转由属调的A小调呈示。有两个第二主题:第一个在不安定调性下进行,以E小调齐奏动机结束。第二个为第一个衍生出来的抒情旋律,在呈现中包含多次转调。发展部一面出现减七和弦,一面转调出齐奏动机,第二个第二主题以G小调始,迸人再现部。再现部以D小调为中心进行,以齐奏动机的强奏而结束。 2.优美的行板,D大调。主题为嘉禾舞曲的风格。中间因穿插推移郡而反复了五度。推移部由主题的三连音动势导出,小提琴又以八度奏主题明朗气氛,与急促的三连音形成对比。 3.小步舞曲,D小调,其主题有人认为与海顿OP.9.4的小步舞曲类似。中段为F大调,由不间断的三连音动势构成。 4.快板,D小调,由半音下行的主题形成赋格式的终曲。 莫扎特:第十匹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4 这首《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387。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一首,作于1782年12月21日。第十四号至第十九号的6首弦乐四重奏,系莫扎特以海顿的创作成果为出发点,作成之后请海顿到家中欣赏,又题献给他的。这套四重奏在主题的逻辑展开上体现了出类拔萃的技巧,形成了古典乐派在室内乐表现中的颠峰。这首四重奏共4个乐章: 1.确实活泼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4件乐器强调对位,经过部以变化音为主的动机为中心,第二主题按老规矩以D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一主题反复后。以轻快的结尾主题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与新的旋律为中心,再现部按原型,先再现第一主题,再以原调再现第二主题。 2.小步舞曲,小快板,G大调,三段体。小步舞曲中心主题包含弱奏与弱奏交替。中间乐段为G小调。 3.如歌的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以切分音伴奏。在第二主题前有一段G小调的卡农,第二主题中也插进一些休止。没有发展部,马上开始第一主题再现,第二主题移到低五度的主调去再现。4.很快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卡农风格,之后有一段插曲,第二主题为D大调,也是卡农方式表现。发展部开始于从变化音为 中心的导句,并发展第一主题。再现部先奏第一主题后的插曲,然后以G大调再现第二主题,主题与应答交换声部,形成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 的对位,再再现第二主题的第二部分,进人用发展部引子一样材料的尾声部,呈示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而结尾。 莫孔特: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5 这首《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D小调,K421/417b,作于1783年,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二首。共4个乐章: 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出现于第一小提琴,在八度上易型重现,第二主题为F大调优雅的旋律。此后出现以三连音符伴奏的轻快旋律,以结尾动机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先以降E大调奏第一主题,然后以开头动机为中心发展。再现部第一主题按原型。第二主题从D小调再现。 2.行板,F大调,三段体,中间部为降A大调。第一段中心主题本身为三段体,它经经过部后重现一次。第三段再现第一段。 3.小步舞曲,小快板,D小调。三段体,中间乐段第一小提琴奏带有莫扎特风格碎音的轻快旋律。 4.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主题与4段变奏,自由的变奏曲式。主题为二段式,旋律含西西里风格。第一变奏,第一小提琴以16分音符变奏主题,其它乐器支持;第二变奏,第一小提琴奏切分处理的变奏,第二小提琴装饰,中提琴提供分散和弦;第三变奏中提琴作音型变奏,其它乐器支持; 第四变奏转D大调,两把小提琴以八度作音型变奏;尾奏重现主题原型而结束。 莫扎特:第十六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6 这首《第十六号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428/421b,作于1783年6月或7月,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三首。共4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开头以齐奏开始引子。第一小提琴表现第一主题,经过句后,第二主题也由第一小提琴呈示,中提琴反复。呈示部以音阶式的动机而结束。发展部两把小提琴先发展引子动机,中提琴与大提琴以卡农方式追逐,然后出现一个新的旋律而发展。再现部第一主题和经过句按原型,第二主题以属调而出现在第一小提琴,由第二小提琴反复后移人结尾部分而结束。 2.流畅的行板,降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4件乐器均等地以自己的角色构成,第二主题则注重旋律。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也以第一主题为中心,第二主题只在最后部分以主调点缀一下。 3.小步舞曲,小快板,降E大调,三段体。中间部始于C小调,转进降B大调而出现优雅的旋律。 4.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回旋奏鸣曲式。结构为Ⅱ:A:Ⅱ:-插曲(C小调)-B1(降B大调)-B2(降B大调)-A-插曲(G大调)-B1-B2-A。 莫扎特: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7 这首《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458,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四首,作于1784年9月9日。这首四重奏因一开始就使用狩猎的号角 而称为《狩猎四重奏》,是6首《海顿四重奏》中最有海顿味道的一首。共4个乐章: 1.确实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开头就很活泼地奏狩猎号角的主题。经经过句后,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反复这个主题,第一小提琴奏快速音群后引出F大调的第二主题,然后各乐器交替这个主题的结束动机,引出这个动机为中心的第二个第二主题,再进入呈示部的结尾主题。发展部始于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提出的新主题,重点发展呈示部第二主题的结尾动机。再现部先再现第一主题,然后以降B大调再现第二主题与 结尾主题并进人终结部,发展处理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中心动机。 2.小步舞曲,中板,降B大调,三段体。中段采用与小步舞曲相同的调性。 3.慢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小提琴呈示第一主题后,再呈示第二主题。省略了发展部,只有一段过渡,把呈示部与再现部连结起来。再现部先再现第一主题,然后在高五度再现第二主题而进人终结部。 4.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海顿风格,先由第一小提琴表观。然后加上第二主题而以反复。第二主题包括两段风格不完全相同的F大调旋律。发展部的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反复后,以降B大调再现第二主题而进入终结部。最后以第一主题有力地结束。 莫扎特:第十八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T:String Quartet NO.18 这首《第十八号弦乐四重奏》,A大调,K464,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五首,作于1785年1月10日。共4个乐章: 1.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弱奏后,再由第二小提琴反复,C大调经过句后,第二主题呈示。呈示部的结尾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第一主题按原型,在低五度的F大调再现经过句,再以原调再现第二主题。 2.小步舞曲,三段体,中段为E大调,由第一小提琴主奏旋律。 3.行板,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为二段式,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一变奏为音型变奏,第一小提琴把主题细分为32分音符;第二变奏第一小提琴奏含切分音的变奏,第二小提琴始终以分散和弦伴奏;第三变奏为两把小提琴与中提琴对话;第四变奏为大提琴独自的进行;第五变奏回到D大调,两把小提琴作卡农;第六变奏大提琴开始活跃,迸人移调部分,大提琴移到中提琴,再移到两把小提琴,再现主题原型而结束。 4.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弱奏始,其中使用许多半音阶,第二主题为大提琴持续音上,以卡农奏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动机构成的旋律。发展部先发展第二主题,然后出现D大调圣咏曲型的旋律。再现部第一主题再现时,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变形,第二主题移到A大调,最后进人终结部而结束。 莫扎特: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19 这首《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C大调,K465,作于1785年1月14日,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六首。此曲因序奏一开始就出现不协和音而标题 为《不协和音》(Dissonani)。共4个乐章: 1.序奏,慢板转主部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序奏开始为降A大调的六和弦,然后又降到减七和弦,构成不安定感。全部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经过句出现开头动机,终止在G大调属音,第二主题没有很清楚的旋律形式。呈示部结尾两把小提琴奏具G大调主题性格的旋律。发展部是由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交替奏第一主题开头部分,接着呈示一个新旋律,以它为中心发展。再现部先再现第一主题,再再现第二主题而进人终结部。 2.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省略了发展部。以两个主题的交叉引向一个很长的终结部。 3.小步舞曲,小快板,D大调,三段体,中间部为C小调。 4.很快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以第一小提琴为主呈示,经过句后,第二主题也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呈示,经16分音符经过风格乐句,在降E大调出现呈示部结尾主题。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与结尾主题为中心,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后,以C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终结部再以第一主题而结束。 莫扎特:第二十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20 这首《第二十号弦乐四重奏》,D大调,K499,作于1786年8月19日。共4个乐章: 1.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开始以弱声齐奏第一主题,以这个主题音型为基础,4件乐器作对位持续。第二主题为D小调,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然后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在第二小提琴伴奏下以对话风格奏第一主题音型,经升F小调后,再由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以属调表现而进人结尾。发展部始于结束呈示部的断奏音型,第一主题以F大调相继出现于大提琴、中提琴、第二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后,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卡农追逐并转调,回到主调而进人再现部。再现部第二主题以E小调始,以属调再现第一主题,经B小调部分后,主调表现第一主题音型,长达26小节的尾奏以第-小提琴高音部的第一主题音型为中心。 2。小步舞曲,小快板,D大调。主题反复后,以生动的手法模仿,第一小提琴再现时,也加进中提琴的模仿。中间部为D小调,其中的三连音符极有效果,第三段再现第一段。 3.慢板,G大调。主题由弱奏小提琴呈示后,第一小提琴上出现16分音符与32分音符的细碎进行,小提琴切分音导出低音弦反复主题。主题反复后,以第一小提琴为主,奏相当长的经过部,其它各弦乐器模仿。第一小提琴再奏32分音符音型,各乐器给予和弦,经经过部后进人再现,强调和弦强奏与第一小提琴的回答。 4.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小提琴先以弱奏呈示第二乐章中段三连音符构成的第一主题,第一小提琴再奏承受此主题的三连音符快速音群后,其它各乐器反长。小提琴以平行三度呈示轻快的第二主题,由有切分音节奏的音型承袭。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进人有三连音符的过渡,大提琴和中提琴、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对比性表现,然后提出第二主题,由第一主题音型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先出现主调的第一主题和属调的第二主题,然后处理第二主题后有切分音节奏的音型和第一主题的部分动机,再现部第二主题的三度出现在F大调上,然后模仿第一主题音型的旋律,含着大提琴上升音型与中提琴下降音型的过渡,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最后进入以第一主题音型形成的尾奏。 莫扎特:第二十一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21 这首《第二十一号弦乐四重奏》,D大调,K575,为《普鲁士四重奏》的第一首,作于1789年。1789年4-6月,莫扎特随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侯爵旅行到柏林,在波茨坦宫中拜谒普鲁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委托他创作6首弦乐四重奏,他只完成了3首,这3首作品注重大提琴部分。这首四重奏共4个乐章: 1.小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前半部乐句由全音符与2分音符构成,后半部乐句有8分音符、颤音与三连音,最后两小节附有三连音符的叠句音型。第一主题后的经过句令人想起喜歌剧,然后大提琴表现第二主题后,第二小提琴、中提琴、第一小提琴承袭,强调第一主题开头部分而引向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先以升F小调,然后由第一小提琴奏G大调新主题,第一主题最后的叠句变形后,引出第一主题开头部分浓缩后的发展。冉现部第二主题移到主调,然后再现第一主题叠句音型、第一主题开头部分,由断奏上升音阶迸入主和弦而结束。 2.行板,A大调,说明要柔声。大提琴伴奏下3件乐器呈示主题。略加变化反复后,第一小提琴奏歌唱性旋律,其它乐器承袭。主题再现时以大提琴为中心,小提琴中提琴以变奏反复,尾奏以第一小提琴、大提琴为主角。 3.小步舞曲,小快板,D大调。中段为G大调。 4.小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充分表现了莫扎特晚期的自由对位法风格。先由大提琴在中提琴伴奏下表现主题,两把小提琴为中心,大提琴三连音符下降音型后,移到高音弦,第二小提琴以属调奏主题开头部分,第一小提琴应答。然后是三连音为中心部分,导出第一小提琴类似第二主题的旋律。经过16分音符音型为主的部分,以主调再现第一主题,接到三连音符的下降音型。大提琴的弱声奏F大调主题音型,与三连音符纠缠,第二小提琴再以主调再现主题,第一小提琴的回答进人卡农部分,第二主题以D大调再现后,第一主题的三连音与切分音等支持着再现,形成尾奏。 莫扎特:第二十二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22 这首《第二十二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589,作于1790年,为《普鲁士四重奏》的第二首。共4个乐章: 1.快板,降B大调。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弱奏表现,第二小提琴支持,中提琴追逐,第一小提琴强调,再转向大提琴。大提琴重复奏主音开始经过句,三连音的过渡性音阶化动态后,大提琴以F大调奏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以三连音符点缀,结束在属和弦上后,大提琴再奏同为F大调的第三主题。然后第一主题音型和经过句三连音符音型形成呈示部结尾。发展部先呈示三连音符音型,F小调,然后第一小提琴以半音阶上升而改为降D大调,大提琴奏第一主题后,与小提琴二声部以卡农方式发展。三连音型再出现而引向再现部。再现部大致按原型,第二主题第二小提琴以主调再现,大提琴反复,第三主题改由第一小提琴再现,中提琴反复,最后仍由第一主题音型和三连音符作为尾奏。 2.小缓板,降E大调,缺少发展部的奏鸣曲。先由大提琴在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伴奏下奏主题,这是典型为取悦普鲁士王储的,小提琴在大提琴伴奏下重复后,中提琴奏16分音符音阶式过渡。然后第一小提琴以属调奏第二主题,以过渡音型引出再现部。再现部以原型,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后,以经过句为中心形成尾奏。 3.小步舞曲,中板,降B大调。小步舞曲第一乐段为普通乐段,第二段以变奏曲风格。中段为降E大调。 4.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有回旋曲风格。两把小提琴以三度奏主题,中提琴反复后,进人4件乐器重叠的发展。其中有出色的对位技法,在交替中形成协奏。再以协奏,主题以降D大调出现于第一小提琴,分别移到其它3件乐器,成为高音弦与低音弦协奏。再现部之前。有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为中心的小调部分,然后进人再现部。再现部大致按原型,主题音型出现于尾奏。 莫扎特:第二十三号弦乐四重奏 MOZART:String Quartet NO.23 这首《第二十三号弦乐四重奏》,F大调,K590,作于1790年。即《普鲁士四重奏》的最后一首,共4个乐章: 1.中庸的快板,F大调。先以全体乐器奏对比性的主和弦和下降音阶,然后第一小提琴在各件乐器伴奏下奏第一主题,终止于属和弦后,大提琴以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度叠音重复演奏为伴奏,在属调上反复后半部主题。第一小提琴再奏主题的最后音型,大提琴奏第二主题,第二小提琴反复,经16分音符经过句后,进人以第一主题为材料的呈示部结尾。发展部开始于第一主题音型,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在中声部有规则伴奏上,奏半音阶式音型与和它成对比的大跳音型。第一主题下降音型引出上升形态后,进人再现部。再现部开头与呈示部相似,中提琴以F小调再现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承接,结尾也使用第一主题。 2.行板,C大调,4件乐器表现主题,反复后,第一小提琴以16分音符加以装饰,一件件乐器接替后再从头重复一次。发展部经降E大调而再现主题,主题不断加以装饰,最后与呈示部一样,两把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在结尾前有卡农表现。 3.小步舞曲,小快板,F大调。小步舞曲第二段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承转呈示部,第一小提琴装饰。中段为F大调。 4.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主题具海顿风格,由第一小提琴弱奏表现后,中提琴反复,再由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强调,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承接。以属七和弦休止后,再出现主题音型两次,然后第一小提琴奏D小调副主题,第二小提琴奏主题的变化。发展部是多彩的转调,以对位方式交织进行。再现部为呈示部缩短,副主题改为G小调。
  
?
老艺影音 ? 2012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